欢迎访问保健法治网!

【健康知识】原来慢性炎症对健康的影响这么大

时间:2025-11-12 来源: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提到炎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感冒发烧时喉咙发炎、皮肤擦伤后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炎症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被身体免疫系统 “摆平”。但还有一种 “沉默的健康杀手”—— 慢性炎症,它像潜伏在身体里的 “小火苗”,悄无声息地燃烧,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却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很多人对它的危害一无所知,直到引发严重疾病才追悔莫及。

一、什么是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持续刺激的一种异常反应。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污染物、不良饮食习惯或自身细胞损伤等刺激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引发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急性炎症消退后,身体会恢复平衡;但如果刺激长期存在,免疫系统就会陷入 “过度工作” 状态,炎症反应持续不退,形成慢性炎症。它不像急性炎症那样有明显的局部红肿热痛,而是弥漫在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如血管、肝脏、肠道等,逐渐破坏细胞和组织功能。

  

  

  二、慢性炎症有哪些危害?

  慢性炎症对身体的危害远超想象,它是多种慢性疾病的 “幕后推手”。对心血管系统而言,长期炎症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脂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在代谢方面,慢性炎症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发2型糖尿病和肥胖;对消化系统,它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肠炎,长期发展还可能增加胃癌、肠癌的发病几率;此外,慢性炎症还与类风湿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甚至部分癌症密切相关,不断破坏身体的正常生理秩序。

  

三、慢性炎症有哪些表现?

  慢性炎症的症状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常见的表现有长期疲劳乏力,即使休息充足也难以缓解;睡眠质量下降,频繁失眠或多梦;皮肤问题增多,如反复长痘、湿疹、暗沉无光;消化系统不适,经常出现腹胀、腹泻、便秘或胃部隐痛;还可能伴随关节轻微酸痛、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看似零散无关,实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 “慢性炎症信号”,一旦出现多种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警惕。

四、慢性炎症对健康长寿的影响?

  健康长寿的关键在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长期稳定,而慢性炎症会持续损耗身体机能,成为长寿路上的 “绊脚石”。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会加速细胞衰老和器官退化,比如导致皮肤松弛、视力和听力下降、心肺功能减弱等;同时,它引发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缩短健康寿命。研究表明,体内炎症水平较低的人群,不仅患病风险更低,衰老速度也更慢,更容易实现健康长寿。

五、如何预防慢性炎症?

  预防慢性炎症要从生活习惯入手。饮食上,减少高糖、高油、高盐的加工食品摄入,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西蓝花、蓝莓等,这些食物能帮助抑制炎症反应;规律运动也很重要,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瑜伽,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降低炎症风险;此外,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学会释放压力,戒烟限酒,这些都能减少身体受到的刺激,预防慢性炎症的发生。

  

六、有了慢性炎症应该怎么办?

  如果怀疑自己有慢性炎症,首先要及时就医,通过血液检查(如检测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明确诊断,找出炎症的根源,比如是否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或其他潜在疾病引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使用抗炎药物,但要避免自行用药;同时,要严格调整生活方式,按照预防慢性炎症的饮食和运动建议执行,逐步改善身体状态;定期复查炎症指标,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和调理方案,避免炎症进一步发展,减少对身体的长期危害。

  作者:孙逊

  来源: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编辑:陈雅梦

  校对:李涵

  初审:陈阳

  审核:崔乐文

  


原文链接:https://wjw.shenyang.gov.cn/ztzl/xsxxjkdjt/202511/t20251111_49329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法治网 bjfzi.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