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晚期肺鳞癌,合并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反复咯血……当所有这些医学难题集中在同一位老人身上时,他几乎被所有传统治疗方案“拒之门外”。然而,由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牵头的肺癌MDT团队,凭借精准的个体化治疗,为这位身处绝境的老人打开了一扇“生命之窗”。
危重之躯
患者姚老先生,年近九旬,慢性咳喘病史长达半个世纪,常年依靠家庭氧疗维持呼吸。老人曾多次因喘憋急性加重入院,Ⅱ型呼吸衰竭更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攥着老人的呼吸节奏。更令人揪心的是,脑梗、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更让他的身体脆弱不堪,任何治疗操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2023年底,一次门诊常规的胸部CT检查结果,给老人本就伤痕累累的身体蒙上更深的阴影。影像片上,左下肺一处不规则的占位性病变格外刺眼,恶性肿瘤的疑云悄然笼罩。“当时老人身体太脆弱了,我们实在不敢赌治疗的风险。”家属回忆起当时的纠结,眼眶仍泛红,最终未能下定决心进一步诊治。
病魔并未因此停下脚步。2024年12月的一个深夜,老人突发剧烈咳嗽,一口口鲜红色的血痰让家属瞬间慌了神,也彻底击碎了家人的侥幸心理。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复查的CT结果显示,老人左下肺的占位已明显增大。
为明确诊断,经肺癌MDT团队讨论,医学影像科为老人实施了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组织标本经病理科检测,最终确诊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判定为cT4N2M0ⅢB 期(中晚期);经胸外科会诊,排除了手术的可能;进一步的肿瘤免疫检测更让治疗难度加码——PD-L1TPS<1%,这意味着常规免疫治疗起效的概率相对较低。
精准破局
“高龄,肿瘤晚期,无手术指征,肺功能差,合并多种基础病,存在多种用药禁忌,身体无法耐受化疗……”在肺癌MDT团队的讨论会上,向平超主任的话语道出了治疗的困境。团队成员逐一审视患者的检查报告,一项项异常的指标仿佛都在提醒,治疗方案必须“走钢丝”,既要打击肿瘤,又不能对脆弱的身体造成额外负担。
面对这道难题,团队没有轻言放弃。“先稳住‘地基’,再精准‘拆弹’。”向平超主任提出治疗思路,“虽然PD-L1表达较低,但鉴于肿瘤的异质性特征,免疫治疗在这部分人群中仍有获益可能。团队要做的,就是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并给予足够的耐心。考虑到患者身体不能耐受联合治疗,经过全面评估,团队决定在积极治疗慢阻肺,控制咯血、糖尿病等基础病症的基础上,大胆启用免疫单药治疗。
治疗过程顺利,但疗效监测的日子却充满考验。第一次疗效评估时,胸部CT结果显示老人的肿瘤病灶较治疗前略有增大,疗效判定为“增大的SD”(疾病稳定),提示肿瘤存在轻微进展迹象。但团队没有慌乱,仔细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结果,持续观察老人的每一个细节症状后,决定继续选择原方案。医学的直觉告诉他们,这场免疫系统的“唤醒”,需要时间。
等待,成了最煎熬的战役。在顺利完成6个周期的免疫治疗后,团队原本计划为老人开展胸部放疗以巩固疗效,可放疗前的CT复查却带来了意外之喜:老人肺部病灶较此前明显缩小,周围的炎症浸润也明显减轻。这一变化表明,药物在体内经过数月的“蓄积”,终于“唤醒”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展开精准攻击。
希望之光
在这场与死神的拉锯战中,多学科团队为老人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影像科医生精准评估病灶变化,病理科医生加班加点分析活检标本,放疗科医生提前制定放疗计划,护理团队则用细致的护理为治疗保驾护航。正是这样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老人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在及时对症支持下得到控制,让老人在重重危机中闯出生路。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恶性肿瘤,此次治疗的成功,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精算。”向平超主任在总结这一病例时表示,高龄、合并症多、PD-L1阴性,都不应成为放弃治疗的绝对理由,关键在于精准评估、个体施策、耐心观察和多学科协作。
如今,老人的复查结果一次比一次好。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肺癌MDT团队的坚守下,这扇在绝境中艰难推开的“生命之窗”,不仅照亮了老人未来的路程,也为无数身处同样困境的高龄、高危患者,点燃了一束名为“希望”的光。
当前正值流感高发期,防控形势严峻,成...
2025年11月8日,由清华...
近日,我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
为凝聚糖尿病防治力量,推动内分泌代谢...
11月14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
□福建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陈琳...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保健法治网 bjfzi.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