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分泌)科又完成一例内镜下乙状结肠巨大息肉切除术,再次刷新内镜下治疗新高度。
87岁的王女士近一年来反复出现便血症状,初时误以为痔疮未予重视。然而,随着症状持续加重,并伴有乏力、头晕等不适,患者来到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分泌)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患者因长期便血已导致中度贫血,且肠镜检查显示在乙状结肠处存在一巨大有蒂息肉,其直径约4.0cm,占据肠腔近三分之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面对这位高龄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创伤小、费用低且效果佳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关键。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医院专家团队决定采用内镜下治疗这一微创方案。然而,巨大息肉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变体积大、手术视野受限、技术操作难度大等。
为确保手术成功,医院专家团队经过术前深入讨论,制定了两种治疗方案。最终,在消化(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宋姝的精准操作下,采用可旋转的软组织夹夹闭病变根部供养血管,再行内镜下病变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切除部分病变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随后完整切除整个病变。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现象,患者恢复良好。
术后病理结果再次确认该病变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结肠早癌。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我院在内镜治疗领域的精湛技艺,也再次证明了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结肠癌的重要性。
结肠癌通常由结肠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从息肉到恶性肿瘤的演变通常需要5-10年的时间。因此,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预防结肠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已成为治疗巨大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
此项技术的实施,标志着医院消化道早癌治疗领域迎来了崭新的篇章,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与曙光。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将持续深耕医疗科技的尖端领域,不懈追求医疗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以卓越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彰显医者仁心的力量与担当。
1月25日,2025年全省疾病预防控...
为进一步加强化妆品监管工作,保障...
为进一步推动药品监管制度和手段的创新...
近日,扶绥县人民医院顺利完成电子...
记者近日从泉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
(全媒体记者倪可心)冬季是呼吸道传染...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保健法治网 bjfzi.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